文明让生活更美好!
    投稿邮箱:wenmingpingshan@126.com

辗转东冶谋大局 冶河水畔鱼水情(上)

时间:2021-12-07 09:22:19      来源:小编      点击数:

今天的故事,我们要转场到冶河岸边的东冶村,这里曾经是华北人民政府主席董必武等人办公的地方。华北人民政府在东冶村留下了哪些故事呢?咱们从头说起。
1948年秋天,华北人民政府在王子村成立后不久,国民党华北剿总的敌机天天在头顶上转悠,随时都有被轰炸的危险。为了安全起见,华北人民政府几经辗转,迁移到阳泉和井陉,1948年10月,再一次迁移,把东冶村当成了最佳落脚点。
有人要问了,为什么搬到这里呢?
因为东冶村紧挨着冶河,非常隐蔽,这里水网密布,不仅有肥沃的土地,而且河滩上有上千亩水稻田,可以为革命政权和人民解放军提供足够的给养。所以,华北人民政府主要机关移驻这里。
11月11日,华北人民政府抵达东冶村,秘书厅立即召开厅务会议,对这次转移行动进行总结,并讨论安排此后的工作。经过紧张筹备布置,到11月13日,秘书厅的主要科室已经可以正常办公运转,领导人使用的会议厅等场所也基本布置就绪,各种建章立制工作也全面展开。
华北人民政府在平山王子村成立,不少人都知道,可说起华北人民政府在东冶村的经历,却很少有人知道,甚至史料上也鲜有记载,不过,这段旧事,却装在东冶村一位村民脑子里,他是谁,和这段历史又有怎样特别的缘分?
这个人就是全国劳动模范、农民企业家范海庭。
前几年,央视一套播出了18集电视连续剧《野河畔的男子汉》,剧中男主人公范海的原型就是范海庭。电视剧播出后,这位农民企业家很快就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而范海庭的另一个举动,更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原来,他先后投资数千万元在自己家乡东冶村的冶河边兴建了好几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其中“共和国雏形——华北人民政府”的展室让人震撼不已。
农民企业家赚钱不容易,他的做法很多人都不理解。谈起这么做的缘由,范海庭感慨道:他清楚地记得,当年他的父母曾经为华北人民政府的领导磨面、碾米,而且村内多名70岁以上的老人亲历了华北人民政府在东冶驻守的历史,可这段历史却几乎被尘封,为此,他想还原这段历史真相。
就这样,范海庭邀请村子里的几位老人,六进北京,访问在世的原华北人民政府的老干部,仔细查阅中央档案馆的一系列重要历史档案。
经过多年锲而不舍的努力,他们终于通过历史档案和当事人的回忆,搞清了东冶村作为华北人民政府主要机关驻地的历史。他们把那段档案一一复印,制成宣传画展示在东方巨龟苑景区的一个小型展览馆里。
在范海庭创办的华北人民政府展室里,我们可以看到他1948年12月24日华北人民政府的会议通知和会议签到表。会议通知中明确显示“在东冶村大庙院内召开”字样。签到表上,有华北人民政府主席董必武、副主席蓝公武、杨秀峰、秘书长和副秘书长金成等人的亲笔签名。
展览馆里还有1949年1月26日华北人民政府信笺起草的会议通知,上面明确显示“兹定于本月廿六日中午十二点在东冶村大庙办公厅院内,由本厅金副秘书长转达关于入城思想准备问题,届时希各部门干部参加为荷。”
范海庭等人还从中央档案馆找到了1949年5月华北人民政府迁往北平后,政府机关向第四专属经手人移交东冶村相关财务的交接表。
这些历史档案弥足珍贵,对于印证华北人民政府在东冶的这段历史提供了坚实可信的佐证。如今,范海庭创建的“共和国雏形——华北人民政府”展室,向人们讲述东冶村那段光辉的历史。东冶,这个有着光荣历史的村子像王子村一样,也受到了社会各界关注。
同样醉心研究这段红色历史的,还有一位叫杨凤连的老人。他早已经退休,原本在家过着平凡而简单的生活,可是随着红色文化的升温,近一段时间他家的门槛几乎都被踏破了,前来拜访他的人络绎不绝。这些人当中,既有来自党史办的,也有公安局的,这是怎么回事?
原来,前者是为了华北人民政府,后者是为了华北人民政府公安部。不过,在杨凤连眼里,这两者其实一样,“都是那一段时期的事儿。”
说起来,找到杨凤连有些偶然。在筹建华北人民政府旧址时,专家和学者们不光忙着搜集和整理相关史料,还想要寻找一个了解那段红色历史的人。当时,平山县公安局的一位工作人员和父亲闲聊时,提到这事儿,父亲告诉他:“找杨凤连啊,他是东冶村人,而且还是那时的儿童团团长。”
面对访问者,杨凤连打开了自己的话匣子:
1947年,杨凤连还是十一二岁的孩子,第一次接触到中央机关——那时,晋察冀中央局公安部从阜平迁到了东冶村,社会部和公安部虽是两个牌子,但都是一套人马。后来他才知道,这是为一年后华北人民政府做前期的准备。
华北人民政府部分机关进驻东冶之前,首先派了一批人到村子,找到村干部商谈房子以及食宿等问题。很快,村子便开始了准备工作,组织人员分成三个组:一个是租借家具的家具组;另一个是修葺房屋、家具以及盘炉子、炕的修理组;还有一个就是保卫组,配合政府搞好安全工作,主要是白天盘查陌生行人以及夜间在村里巡逻。
作为儿童团团长的杨凤连分到了家具组,组长是“一位姓张的、戴眼镜的女大学生”。虽然她年长几岁,可杨凤连一直都没有叫她“姐姐”,而是“老张”。他们负责借家具,“能借到、找到什么家具,就拿什么回来。”
不过,这期间也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一天早上,杨凤连到食堂吃饭时,政府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他:“今天不用去找家具了,就好好吃饭。吃饭就是任务,早上吃不完,中午接着吃。”
杨凤连到伙房一看,饭菜很丰盛,但是吃饭的人比往日要少很多,其他的同志们到哪儿去了?他心里纳闷,就向人打问发生了什么事,可是没人知道。
这样的情况一连持续了好几天后,才恢复了正常。后来,他才知道,原来,当时国民党打算偷袭石家庄,为了安全起见,政府的工作人员暂时退避到山上办公去了。
那么,华北人民政府主席董必武又是什么时候来到东冶村的呢?下回接着说。
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