缤纷五彩绘秋天,满坡红桃醉万千。金秋十月是中华寿桃成熟的季节,在王坡乡织纺沟的桃园内,个头硕大的中华寿桃挂满枝头,空气中弥漫着特有的果香,工人们穿梭其间,细心采摘一颗颗中华寿桃。
织纺沟地处平山县东北与灵寿县交界,全村土地653亩,坡地132亩,全村114户,400余人,贫困户63户,贫困率为43.7%。村北为连绵起伏的大山,距离县道约有7公里,交通不便。长期以来,村里没任何特色产业,绝大多数青壮年劳力靠外出打工挣钱养家,留守在家的,大多为年龄偏大、文化较低、妇女儿童和老人,人均纯收入1500元。
王坡乡是平山县中华寿桃的核心产区,周边有南策城、北策城、东生沟寿桃基地,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沙土地、无污染,果品皮薄肉厚、汁多饱满,迄今已有上千年的种植桃树历史。然而前些年随着市场需求量增加,一些寿桃种植户急功近利,片面追求产量,滥用化肥、催熟剂,导致寿桃口感下降。平山中华寿桃的市场认知度越来越低,价格逐年递减,果农收益逐年减少,寿桃种植也成为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鸡肋”,一些成熟的种植基地基本沦为自生自灭状态。
2018年,村民张龙龙牵头成立了平山县龙龙种植专业合作社,将零散种植户整合起来建立了果树种植园。经过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驻村工作组、织纺沟村两委、王坡乡政府多次诚邀,张龙龙下决心回村创业,并且托管了村里几近荒芜的600亩中华寿桃园,带领众乡亲脱贫致富,重新找回逝去的的“桃”味。杀虫灯、除虫板、农家肥、花生饼,有效保证了中华寿桃的原生态品质,林下养鹅、养鸡,禽粪还田,古法种植的中华寿桃赢得了市场认可,赢得了许多老客户年年定期来采购,销量逐步回升。提升寿桃品质的同时,不仅怀旧而且还得革新,依托河北农业农大、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等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平山县林业总站技术指导,筛选其他优良鲜桃品系,示范推广全年无缝隙化、标准化鲜桃生产技术。
寿桃丰收了,还必须打开市场、保证销路,才能真正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在平山县农业农村局的帮助下建立了农产品溯源码追踪,在县政府、扶贫办的帮助下积极上线扶贫832销售平台,以地理性品牌宣传和特色包装设计,助推平山中华寿桃走向全国,走进千家万户,通过冷链运输、京津直达手段实现24小时从“枝头”到“舌尖”的保鲜送达。
寿桃红了,村民富了,如今的织纺沟,街道硬化整洁,房屋错落有致,家家户户房前屋后花木葱茏,环境越来越好,老百姓更是借助寿桃产业开始吃上了“旅游饭”,毗邻王母观山、黄金寨、秋山的4A级旅游景点,每年都有大量游客前来赏桃花、品蜂蜜、农庄丰收一日体验,其中2019年游客接待量实现突破销售10万元,一下子扩大了织纺沟的知名度。
“曾经的荒山秃岭,今天变成了‘花果山”织纺沟的村民这么说,“园区丰收,结出的既是‘甜蜜果’,更是‘致富果’。平山县龙龙种植专业合作社张龙龙说,作为平山县荒山开发助推脱贫的项目,园区在建设、发展过程中,我们通过流转土地700多亩,带动6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增收1500元,有效带动附近群众脱贫致富。此外,园区常年可为当地提供就业岗位300多个,带动周边5个行政村800人增收,在园区务工可让当地村民每月增收约2000元。该合作社将继续大力发展果树种植+生态旅游,着力打造“吃、住、游、购、娱”为一体,生产、生活、生态相结合的综合产业园区,实现生态涵养和农业增收双赢,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