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乐,富农家——平山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带动群众致富
平山,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革命圣地西柏坡所在地。国庆假期,慕名前来的游客络绎不绝。
“平山是个好地方,不但能感受红色文化,还可以体验田园风情,让人流连忘返。”10月1日,来自天津的游客郑秋玲先是参观了西柏坡纪念馆,随后又奔赴李家庄找了个农家院住了下来。
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是平山旅游产业发展的沃土。近年来,平山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旅游兴县”战略,对县域旅游资源挖掘利用、重组整合、升级创新,全面盘活旅游资源,走出了一条文化旅游富民新路子。
近日航拍的平山县西柏坡文旅小镇
发展红色旅游,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10月1日上午,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内游人如织。西柏坡村民闫立鹏经营的快照点前,等待换上红军装、戴上八角帽拍照留念的游客排起了队。
“瞧这里,高兴点……”闫立鹏手中的相机咔嚓声不断。“俺家还经营着一家酒店呢,每到节假日都是游客盈门,生意可好了。”闫立鹏脸上乐开了花。
闫立鹏的酒店有四层,能吃饭、能住宿,可同时接待200多人。“我们主推柏坡虾、笨鸡蛋等特色菜,可受欢迎了!”吃上旅游饭的闫立鹏年收入四五十万元,日子过得相当红火。
在西柏坡村,像闫立鹏一样靠着红色旅游致富的村民还有很多。这个水库移民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走进西柏坡村,一幢幢白墙灰瓦的农家院整洁漂亮,一条条平坦宽阔的街道通到了各家各户,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俺们村有85户244人,九成以上从事旅游服务业,人均年收入近2万元。”西柏坡村党支部书记闫振祥感慨地说,如今到西柏坡想看土坯房,只能去旧址感受,全村都已盖起钢混结构的新楼房,一半多农户还买了小轿车。
红色是老区平山的底色,这里的红色故事遍布每一道沟沟坎坎。近年来,平山把红色旅游作为一条主线,将西柏坡镇、苏家庄乡、宅北乡、岗南镇等乡镇纳入红色旅游范围,结合城镇化建设以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大力发展红色农家乐、红色影视基地等项目。在西柏坡纪念馆、中共中央旧址的带动下,他们精心打造了西柏坡红旅小镇、国家部委旧址、李家庄统战故里等红色研学点,开辟了多种红色旅游专线,带动周边乡村旅游业以及就业、创业、旅游扶贫等蓬勃发展。
“在红色旅游带动下,我们已构建起‘一核引领、两带串联、三网覆盖、四区联动’的旅游格局,打造了230公里的‘快旅慢游’大环线。”平山县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局长王卫利说,平山正大力深入实施“旅游+”战略,让全域旅游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融合发展,进一步促进群众增收致富。
国庆假期,游客在平山县岗南镇李家庄村的一户农家乐里点菜
多业态推进,深化旅游产业链
10月1日中午,记者沿着岗南水库南岸的柏油路前行,很快就到了中央统战部旧址所在地李家庄。不少游人穿梭在村内的石板路上,饭菜的香味儿不时从农家乐里飘出。
走进旅岛农家乐,灶台上正在炖鱼。这个有七八张饭桌的农家乐,已经坐满了游客。“今天炖的是咱岗南水库的鱼,可香了!”老板谷国才热情地招呼着游客。
“你们村子可真美,有山有水有乡愁。”有游客夸赞。
“您可不知道,我们是水库移民村,地少又贫瘠,以前的日子过得可苦哩。”回想起以前的生活,谷国才不禁感叹,“这几年我们村吃上了旅游饭,日子越过越红火。经营农家乐,让我家过上了幸福的小康生活。”说到这,谷国才笑了,笑声是那样的爽朗。
小山村李家庄只有88户人家,这几年依托红色资源和生态优势,开展了美丽乡村建设,美丽资源变成了产业优势。目前村里由农户经营的农家乐已达19家,闲散房屋则由荣盛公司统一经营特色民宿,农户不但能收租金,还能在公司打工挣工资。
李家庄的华美蝶变,是平山县依托红色资源和绿水青山发展旅游产业致富的样板。
平山县深入实施“旅游+”战略,充分发挥旅游景区、景点和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建立了“旅游景区+龙头企业+贫困户”的旅游精准扶贫模式,鼓励支持贫困村、贫困户发展乡村旅游。一大批农民放下锄头,变身服务员、售货员、司机、厨师、老板,奋斗在全面小康路上。
按照“农业园区化、园区景区化、农旅一体化”发展规划,平山县重点打造了50个特色旅游示范村,以及多个乡村旅游项目,优美的生态环境吸引了大量游客。如今,平山县农村遍布着特色乡村景点,民俗体验、农事参与、科普教育等新业态蓬勃发展,乡村旅游内涵不断丰富,旅游产业链呈现出向农村、向农业多元化发展的新特点。游客在平山停留时间由原来的1.5天至2天,增加到现在的2天至4天。
红色与绿色辉映,历史与未来交融,一条“发展全域旅游、巩固脱贫成效、助力乡村振兴”的高质量发展路径正在平山深度实践。2019年,平山县接待游客1943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146.3亿元,入选中国县域旅游竞争力百强县、中国文化百强县。
来源│河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