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记忆深处都有一个故乡
每个人的故乡里
都住着最亲的人
最美的风景
最难忘的回忆
寻找家乡的年味
文/王会君
“温塘桃花浴”是起源并流传于平山县温塘镇温塘村一带,以温泉水为载体而衍生、发展起来的一种民俗活动。该民俗把休闲洗浴、民间文学、历史故事、道教文化、医用知识和民俗演艺连结为一体,形成鲜明的水文化、水习俗特征,唯美奇幻的民间传说与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互相印证,相得益彰。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隽永的民俗文化韵味,带给人们独特的休闲娱乐感受。
温塘村是平山县温塘镇政府所在地,位于河北省省会石家庄西北60公里处,平山县中部丘陵与山地结合带,北临滹沱河,南靠五龙山,西接青杨树村,东临西柏坡高速路温塘收费站。历史上,温塘村一带的民俗活动一向比较兴盛,温塘镇是远近闻名的文化名镇。
“温塘桃花浴”民俗迄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其民间传说涉及西汉、东汉、隋代、清代及近现代等不同历史时期的遗闻轶事,蕴含了“汉武帝骑鹿寻泉”等历史传说以及独特的汤泉文化、道教文化、庙会文化、民俗文化,堪称河北省历史内涵丰富、历史价值极高、文化内涵和价值博大精深的民俗活动之一;其沐浴文化涉及许多养生、保健、医疗、美容的科学知识,科学价值很高;在现实价值方面,当地政府借助“温塘桃花浴”民俗文化进行经济开发,发展了许多宾馆、饭店、疗养院、培训中心、度假村,经济开发前景广阔。
“温塘桃花浴”民俗,民间有“姑嫂节”之俗称。西汉时,汉武帝刘彻东游泰山时,途经常山(平山在西汉时隶属常山),曾拜谒王母于平山城西北八里王母阁,宴饮间见王母貌丑,语涉戏谑,王母唾之,面生奇疮,久治不愈。汉武帝无奈拜求王母,王母示曰:欲疗疾,当浴此。于是,汉武帝乘鹿巡游以寻泉,在平山城西四十多里处,寻得“冷泉”(今冷泉村)。又行六里,见一片浅滩泉水突涌,两岸桃花映水而红,试之汤烫,遂命人挖塘池,浴之。沐浴闲暇,野游春山,武帝封池塘西南一山曰白鹿台(后来山下形成鹿台村)。归来再浴,恶疮即愈。武帝感王母之神奇,封温塘温泉为“宝泉圣水”,并于房山(后人称王母观山)新立王母祠。东汉章帝刘炟巡视北方时,也曾祀拜房山,临幸温泉。隋代大业四年,为铭记汉武帝幸临温泉开挖塘池之功德,邑人立汉武帝祠(又称温泉寺,已毁)于温塘村西。清代康熙、乾隆、道光、光绪年间均留下许多碑刻记载有关温泉的故事,历代许多文人在泡汤后留有诗词歌赋,康熙十年(1671)白岩老人留碑刻“浴沂归咏”。清代温塘村称“温汤”,后演变成“温塘”。自汉武帝开挖塘池后,温泉水也为各方百姓所洗浴享用,每年农历三月桃花盛开时节,雨水较少,水温最高,水中矿物质浓度高且分解充分,成为浴疗疾病的最好时节,后发展成为三月“桃花浴”习俗,农历三月在当地有“姑洗月”之称。
“温塘桃花浴”民俗,民间有“姑嫂节”之俗称。西汉时,汉武帝刘彻东游泰山时,途经常山(平山在西汉时隶属常山),曾拜谒王母于平山城西北八里王母阁,宴饮间见王母貌丑,语涉戏谑,王母唾之,面生奇疮,久治不愈。汉武帝无奈拜求王母,王母示曰:欲疗疾,当浴此。于是,汉武帝乘鹿巡游以寻泉,在平山城西四十多里处,寻得“冷泉”(今冷泉村)。又行六里,见一片浅滩泉水突涌,两岸桃花映水而红,试之汤烫,遂命人挖塘池,浴之。沐浴闲暇,野游春山,武帝封池塘西南一山曰白鹿台(后来山下形成鹿台村)。归来再浴,恶疮即愈。武帝感王母之神奇,封温塘温泉为“宝泉圣水”,并于房山(后人称王母观山)新立王母祠。东汉章帝刘炟巡视北方时,也曾祀拜房山,临幸温泉。隋代大业四年,为铭记汉武帝幸临温泉开挖塘池之功德,邑人立汉武帝祠(又称温泉寺,已毁)于温塘村西。清代康熙、乾隆、道光、光绪年间均留下许多碑刻记载有关温泉的故事,历代许多文人在泡汤后留有诗词歌赋,康熙十年(1671)白岩老人留碑刻“浴沂归咏”。清代温塘村称“温汤”,后演变成“温塘”。自汉武帝开挖塘池后,温泉水也为各方百姓所洗浴享用,每年农历三月桃花盛开时节,雨水较少,水温最高,水中矿物质浓度高且分解充分,成为浴疗疾病的最好时节,后发展成为三月“桃花浴”习俗,农历三月在当地有“姑洗月”之称。
2013年,“温塘桃花浴”民俗先后列入石家庄市级非遗名录和河北省级非遗名录。随着“温塘桃花浴”民俗影响的不断扩大,前往温塘领略“桃花浴”习俗、发掘利用“桃花浴”民俗的人越来越多,致使“温塘桃花浴”民俗赖于存续发展的温泉资源开发过多,地热储水层下降,亟需予以科学保护。同时,人们对“桃花浴”的享用多于对相关民间文学及历史文化的了解传承,能够全面掌握“桃花浴”知识和掌故的人越来越少,活态的人文传承保护需要加强。